前天跟朋友去看了,完全的爆笑啊啊 XD
其實橋段很老梗,休葛蘭與茱兒芭莉摩也幾乎是定型了,
休葛蘭就還是那種弔兒郎當的樣子,
而茱兒芭莉摩就還是那種過於天真,非常天然的角色,
但不管什麼對白從休葛蘭嘴裡講出來就是好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 XDDD

其實我最初看這齣戲的預告,是在1/27我人在KMALL廣場排簽名會的時候。
戲中的艾利斯是八零年代過氣的歌手,
自從團體解散後只能在各種小型活動演唱舊歌討生活。
這時有個很恐怖的聯想在我腦中出現,
因為我當時在排Take That的簽名會,而休葛蘭正好是英國人........<囧>

當然,Take That這次的復出相當成功,在我看來他們並沒有單單沉溺在過去的風光,
他們做了改變,將過去做了改變重新呈現,將改變後的自己呈現給大家。
很有趣的是,電影中說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你是不是用你的心在唱歌?」
電影中的艾利斯在團體解散後,出過一張評價很糟的個人專輯,
蘇菲點醒他,歌之所以不暢銷,問題就是出在那些歌沒有靈魂。
為了出專輯而做的歌曲,只是一份差事,一種對現實的妥協,
沒有投注,沒有熱情,這樣的音樂便是空洞無物。

我之所以老是會忍不住聯想到Take That的原因是,
電影中不少對於過氣歌手的描述我覺得蠻真實的,雖然很搞笑。
一個團體難免會遇上解散的情況,
而其中勢必有那麼一、兩個單飛事業比其他人好,
然而其他人呢?他們在做什麼?
過去的當紅炸子雞,一夕之間無人聞問,
江山代有新人出,一波又一波將舊人淹沒在音樂史的一角。

可怕的是,你不是真的完全被遺忘,
只是你的娛樂價值變得非常非常的低層與不堪。
唯一可以讓你重返螢光幕的機會是脫口秀主持人的殘忍笑話,
或是成為給潮流奚落過氣的對象。
這些事想必也發生在Take That的成員們身上過,
雖然我沒有聽到或是看到,但我相信當Take That當初要舉辦復出演唱會時,
不只他們本人懷疑,我想不少輿論也是等著抓到機會好好數落一番的。
所幸接招的例子是成功的,但一定有太多失敗的例子一樣被淹沒在洪流之中。

繼Take That重組復出,Boyzone聽說不久也即將重出江湖。
倒不是我對Boyzone有意見,只是我覺得這種事真的要小心!
Take That幸運在之前並未有這樣的先例,
他們可以從零開始,是好是壞都是他們自己的。
可是Boyzone的情況就不同了,由於他們是緊接Take That之後作動作,
勢必屆時會被拿出來比較一番,如此一來成績的評定似乎就不甚客觀。
加上Boyzone當年是在Take That後期成立的男孩團體,
當初成軍的起因就已經有些挾帶Take That大紅的因素,
如今復出又是跟隨Take That的腳步,
我總覺得這樣的決策用在Boyzone身上不太妥當。
呃,Boyzone的Fans看到這還請不要太介意.....^^|||

嗯,怎麼扯到男孩團體去了 XD
這部片倒是還蠻忠實呈現一些所謂過氣歌手身不由己的處境,
固然他仍在樂界打滾,他也想作出屬於自己的音樂,
但人們總是只記得你的團體時代,只想聽到你唱當年的暢銷歌。
不過,世事總是難以預料,電影中的艾利斯遇見蘇菲,
完美的作曲者遇上完美的作詞家,作出暢銷的K歌,鹹魚翻身。
當年Take That解散,成功出過個人專輯的三人,就數Robbie Williams最成功,
然而,去年復出的Take That,聲勢橫掃歐陸,
反觀Robbie最近除了唱片評價不佳,也因用藥成癮開始勒戒,
短短十年之間的消長竟是如此的戲劇性。
現實很明確的反應這樣的劇情不單單只出現在電影之中,
有太多類似的情況在真實樂壇中發生,
只是比起電影它沒那麼詼諧、沒那麼短促,
現實中,它有時更不堪、更漫長,並包含更多複雜的恩怨情仇。


嗯,我終究還是扯到電影以外的地方去了 X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流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