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jpg


好久沒有看到像這樣恨不得故事主角慘死的電影了。劇情甚至也開宗明義地告訴你,主角就是一個斂財而不擇手段的背德者,然而她卻披著一張光鮮精緻的外皮,一切合法地掠奪他人的一切,她坦蕩蕩、理所當然,站在高點扭曲且漠視著,對照戲外的真實世界,總叫人不寒而慄。


《政治正確下的論述弱智化》

身兼編導的J Blakeson,十分刻意地在本片中製造議題對立,女主角不僅「白手起家」還是個女同性戀,面對家屬的羞辱式怒罵,她毫不退縮地反擊,「我不是獅子,也不是羔羊,我是一頭母獅。」不停強調著她身為一個女同志,在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裡如此功成名就,有多麼招人妒忌,「你這個男人之所以這麼不爽,是因為你輸給了一個沒有老二的人。」另一邊,與女主角對抗的則是充滿睪固酮的俄羅斯販毒集團,再一次凸顯男人主導的犯罪集團用暴力、死亡作為威脅,而女人則是透過腦力鬥智、溫軟的說服反將一軍,儼然就是一齣當今娛樂圈最愛的政治正確的「女性主義」式的電影,然而別忘了本劇的本質實則是一場黑鬥黑、黑吃黑的醜惡故事。

除了女主角宛如性少數力爭上游的勵志設定之外,俄羅斯販毒集團的老大甚至是個侏儒,說著外在的限制皆不影響他們的出頭,或者說心狠手辣。那麼那個在左膠眼中萬惡根源的「白人男性」族群在本片的腳色呢?他是一個顯然教育程度不高的藍領,戴著紅色棒球帽,反對女主角強制監護自己母親的兒子,詞不達意地無法在法庭上給予有效反擊,而成了制度下的犧牲者。這不也是十分眼熟嗎?正因為這份劇本設定在美國,紅色棒球帽的藍領男子,猶如左派分類中的「川粉」化身,而川粉就是這樣沒讀書、什麼都不懂,所以才需要「左派」來導正他們。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undefined


女主角總是毫不避諱地主張,自己遭受到的一切攻擊,都是因為自己是女人的關係,讓我想到幾年前葛妮絲派特羅因神奇蛋蛋而挨告遭罰的事件,當時葛妮絲派特羅也宣稱,都是因為自己是女人才被這樣針對。然而並不是,你被針對是因為你宣揚可能危害人體的偽科學,就猶如本片女主角遭到男子辱罵,是因為她綁架了他的母親。躲在政治正確的保護傘之下,大言不慚地發表歪理,彷彿只要膚色、性別、性向等「對了」,所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將針對議題的反駁與挑戰一律打成歧視,才是對平權運動最大的污辱。

 

《為我好,還是為你好?》

本片原文片名「I Care A Lot」,以「我由衷關心」、「我是為了你/社會好」的說詞,闡述不得不剝奪自主權的必要,然而這句話本身反而包藏著更巨大的優越與輕視,正因為你們當事人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才由我們這種很懂的人來代言你。過去我們總以為只有政府部門才存在這種傲慢,然而見識多了也發現,民間團體也不惶多讓。究竟你的代言是要幫助當事者取得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條件,還是這只是你用來表演、獲利的舞台?

i-care-a-lot-image-LST414652.jpg



隨著劇情發展,觀眾可以看到女主角的生意是如何進行的。她有合作的醫生與安養院,由醫生篩選並給出捏造的診斷,進而在法庭上提出該名老人需要接受政府安置的請求,此時女主角再以廣受信賴的法庭監護人的身分登場,轉介該老人入住合作的安養院後,女主角便可以處置老人的一切資產,甚至包含作息,而從中獲利。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除了老人需要被「客觀且專業」的人士判斷為無行為能力之外,為了可以對老人予取予求,會造成妨礙的老人的親屬也必須被塑造成智識不高、經濟能力不佳、性格魯莽衝動,無法給予老人安穩保障的「弱勢」,這樣的弱勢自然也必須被剝奪部分權力,以免「危害社會」。

i-care-a-lot-still03.jpg

然而,又是誰可以決定哪些人是「弱勢」?又是誰可以決定哪些人的話語不值得信任,而應該被禁聲?然而又是誰可以決定哪些人可以被去人化,從而斷絕他的權益?幾個月前,我們才看到美國大選後續的群魔亂舞,一個總統本就不可能討好國內所有人,支持反對的聲浪此消彼漲,本就是民主制度的常態。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川普與川普支持者便受到美國主流媒體全面性的醜化,這當中甚至已經不包含真實的資訊,而是憑著個人好惡的抨擊。這波議題簡化與情緒性的浪潮,在去年底達到巔峰,不僅川普被各大媒體、社群網站封殺,連其支持者、甚至是反對意見都遭到網路巨擘追殺與封殺,所謂的進步派議員支持羅列川粉黑名單,而Parler至今仍然無法上線,他們說這一切是為了防堵仇恨、維護事實,然而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一個足夠龐大的組織就能夠「製造事實」,本劇中只需要女主角、診所、安養院與法官,就能奪走一個人的自主權;同樣的,現實世界中,主流媒體選擇性報導、谷歌操作搜尋結果、臉書推特禁止網站網址、如影隨形的「事實查核小提醒」,也都一樣限制了閱聽人的眼界與認知,「因為你們不懂得判斷真偽,所以由我們幫你篩選」,如此你們才能看見我們眼中的美麗新世界。

 

《兩敗俱傷的因果報應》

整部電影極其挑釁,八成時間不斷煽動著女主角的女性陣營,與販毒集團的男性陣營的衝突,電影明白演出女主角一行人對待老人的惡劣行為,但也用十分藝術又挑逗的鏡頭,描述這對女同志情侶在遭受毒打之後相互安慰的堅貞,觀眾的情緒不斷在「女性受到肢體暴力」以及「販毒集團算不算替天行道」之間擺盪著,當觀眾以為女主角成功反將一軍,或是販毒集團可能還有招數時,劇情急轉直下,毒梟老大決定與女主角合夥,雖然自己的母親遭到女主角的剝削,但是龐大的利益當前,丟失點顏面算什麼。前面堆疊出來的各式各樣的左派符碼,在這一刻通通被打臉,現實就是爛人不分種族、性別或性向。

在獲得毒梟的資金後,女主角的騙局擴展到全國性的規模,一如其他「改變世界」的青年才俊,女主角的「慈善」事業,獲得各方媒體的吹捧,少數族群的身分、光鮮亮眼的外型、體面又具備道德高度的志業,儼然就是左派成功人士的範本。然而是否還有人記得那個為了老母親的自由,而上法院控告女主角的兒子?沒關係,其實女主角也忘了他的存在,他對女主角而言是手下敗將、是路上的一顆小石頭、是過目即忘的對象。

 

ie_65331.jpeg

就在女主角終於獲得她渴望已久的功成名就的一刻,這名兒子悲憤地舉槍射殺了她。因為他的老母親孤獨地死在安養院,女主角促成的禁制令讓兒子無法陪伴、甚至是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然而電影在此時結束了,但我們卻可以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左派青年企業家遭到槍擊身亡,槍手遭到各方譴責「紅脖子殺人不意外」、槍枝管制聲浪再起。或許有人會挖掘到兇手行兇的動機,但這個真相太過不堪,「原來我們吹上天的女企業家,竟然是個無良的詐欺犯嗎?這可千萬不能讓社會大眾知道,要不然媒體的臉往哪裡擺?」而同時,法院政府未能及時察覺女主角的作法有蹊蹺,是否也有部分責任呢?當事人可以不在場、可以不用表達自己意見的法定監護人制度,是否存在著必須被檢視的漏洞呢?當事人獲取法律救濟的制度是否太過繁瑣刁難,而導致當事人被逼上絕路?又或者,還是直接怪罪兇手是仇女魯蛇,這樣簡單得多。

看到這樣的結局,讓人不禁想了,這整件事下來誰是贏家?女企業家之死讓社會大眾為了紀念她,而將該社會企業推向另一個高峰,整個手法網絡已經成熟,不再需要女主角的維護,該企業將自動自發地創造源源不絕的收益,插股的毒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從來沒有人會知道這背後的暗盤。或許事到如今,沒有人可以逃離這張左派打著各式公平正義的漂亮口號,實則利益至上、所有人不過是被他們管理的韭菜的蜘蛛網,但至少人們要先開始意識到自己身處其中,如此你未來才有機會看穿他們面具後的虛偽。

arrow
arrow

    不流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