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有上映,所以沒有中文片名,而且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上架的片子
 。因為網路上好評推薦,所以就暗黑下來看了。劇本真的很棒!劇本給人
 的感覺跟王牌冤家算是同調性。很難想像一個只有一個場景的電影,所呈
 現出來的故事可以如此豐富。果然,劇本若是好,也不用花錢搞特效。)


當一個你認識了十年的人,一反常態正經八百地說他已經活了一萬四千多年
時,你會有什麼反應?電影場景從頭到尾都在一間房子內,藉著七、八個教
授的對話、詰問架構出這齣電影的引人入勝。沒有大場面,主角約翰的每句
話都挑戰著劇中其他教授的認知,或是觀眾的認知,在信與不信之間,每個
被提出的問題並不是想找出約翰故事的漏洞,而是想要捍衛自己這一生所相
信的事實與真理,深怕那些東西會因為一個人的故事而全部瓦解。只不過,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你這一生的所知所聞,竟會因為一個人的說詞而近乎崩
解?究竟是這些事物太脆弱?還是聽者本身經不起推敲與打擊?

故事開始於一群大學教授為同仁的離開餞行。主人翁約翰對這些同仁們說出
他必須離開的理由,也是他這一生最大的秘密:他已經活了一萬四千多年,
他不會老,所以每隔十年他都必須離開。最初每個人都當他是在開玩笑,但
由於約翰堅定的語氣與神情,讓在場的每個教授都不由得半信半疑他究竟葫
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從最初的姑且聽知,到中段科學與歷史領域的被挑戰,
最後結束在宗教迷思。過程中各領域的教授不停地追問想要找出約和故事的
破綻。然而,約翰的故事並非沒有破綻,對辯的過程中,約翰時常利用反問
,將問題丟回給對方。但有趣的是,提問者對於自己所提問的問題卻也無法
回答。如劇中的宗教學教授伊蒂絲問約翰:「西元1292年時你在哪裡?」約
翰則反問:「一年前的今天妳在哪裡?」這樣的問題除了自己達不出來之外
,即使對方回答了,你又怎麼知道他所說屬實呢?

其實這個劇本的重點我想還是在最後一段的宗教辨思上。前面的史前時代或
是文明開化後的歷史,甚至是約翰的不老之身都未曾真的被認真看待或是質
疑驗證,直到最後約翰說出他曾經親身經歷聖經時代,而他正是『歷史』上
的耶穌基督。此話一出引此眾人錯愕,尤其是宗教學的教授。其中更有人要
看約翰當年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聖痕。我想這一段故事的編排,對於基督信仰
的美國社會確實會有很大的衝擊效果。

對於非基督徒或者無信仰的我而言,這一段其實很值得玩味。當時他們為了
繼續聽約翰的故事,都姑且相信了他是一萬四千歲的史前人,也接受他不會
老、不會結疤的假設。可是一旦當約翰將自己與耶穌基督畫上等號時,先前
的假設都不再被接受。因為千年來聖經便是如此告訴世人的,所以他們要看
約翰身上是否有聖痕,或是拿聖經中的每一段落去考證約翰所說是否屬實。
然而這裡的迷思是,他們寧願相信千年來被不斷刪減、編修的各種版本的聖
經,相信聖經這部「神話」,相信耶穌是神之子、相信它的死後復生與神蹟
,卻不願相信約翰活了一萬四千年,不願接受約翰就是耶穌的可能性。

對於在場的聽眾而言,約翰的所知如此巨大又廣泛,其中雖有空白,但對於
這些擁有有限生命的人而言,約翰的言論已經不是真假對錯的問題,而是超
出理解的範圍了。所以除了宗教的辨思,整場交談最多的就是心理層面上的
交鋒。面對一個不會受傷也不會老態龍鍾的人,你會羨慕?忌妒?會恨他嗎
?也因為生命的有限才讓人們懂得珍惜。然而對於一個已經活了上萬年的人
而言,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約翰說他曾經感到厭煩,但並非是對於生命,而
是對於人類不停地重蹈覆轍。約翰所擁有過的時間或許讓人羨慕,或許會給
人他擁有無限的時間,可是他依舊會死,只是不是老死,疾病或是傷害都可
能結束約翰漫長的一生。約翰知道這點,所以他維持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會
使他生病的事物。然而,這不也是生命有限的人應該做的嗎?而在羨慕他人
擁有更多的時間時,是不是也代表自己未曾把握與珍惜自己的時間。死亡是
一場未知的過程,對於未知感到害怕是正常的,而悔恨更將擴大恐懼。

片中其實有一位生物學教授,可是他的戲份卻不多,也很少他利用生物學去
反駁或是證實的劇情。當然科學上的事實是需要實驗去佐證的,在一場談天
中,生物學教授的功用其實不大。不過這或許也不是編劇想要著墨的重點,
這場對話中,說得最多的是約翰,其次則是心理學教授。而約翰也說過,在
他活著的這些年,他擁有在座每一個領域的博士學位,唯獨沒有心理學。對
於時間一到就必須離開的約翰,人類的心靈對他是否就像永生對一般人一樣
只是妄想。時間道路上有很多事情可以被遺忘,因為大部分都與自己無關,
惟獨交往過的人、付出過感情的人不容易被丟棄。其實,約翰的一生是很殘
酷的,他依舊是人,依舊有感情,可是卻不得不放下並且離開。心理醫生一
開始曾對約翰打趣地說:「你會來參加我的葬禮嗎?」而約翰也將第一次參
加孩子的葬禮。最後約翰選擇讓知情的珊蒂同行,這一次的離開或許能待得
久一些。

最後約翰雖然對大家說這一切都是他瞎掰的。但是觀眾從最後約翰與心理學
教授間的『父子相認』可以得知約翰所說的一切屬實。其實結局算是挺出我
意料的,我以為會是個開放式結局,讓大家在真實與撒謊之間作討論。最後
的父子相認固然有些芭樂,但至少是明確的結局,而且也讓電影的重點保留
在過程中的對談與辨思。要怎麼去證明一個人的對或錯,在辯論的過程中,
我又將如何保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丹、伊蒂絲與亞特對於約翰的故事無從辯白,於是只能推測是約翰瘋了、喀
藥了,而當約翰說出他是在撒謊時,其實在座每個人都一定會受到傷害,但
惟獨這三人的反應最為激烈,或許就可以推敲他們三人多半已經相信約翰的
故事。這三人所代表的是歷史與宗教,這兩種都是可以被人操作與改變的;
心理醫生的角色是人心、人性,在妻子過世後還可以裝出笑容侃侃而談的堅
強,一旦碰觸到傷口,隨時都會崩潰;而生物學家哈瑞象徵科學、自然,他
固然不太高興,但他在這場對談中始終維持中立,畢竟對他的所學而言,他
還是相信驗證為憑;女學生琳達則是純真,她是唯一不帶成見聽故事的人;
珊蒂便是愛情,所以對她而言約翰的一切沒有真假,在她眼前的約翰就是最
真實的了。

想得抽象一點,片名「The Man From Earth」,指的是約翰,是全人類。而
擁有一萬四千年壽命的約翰,是擁有一萬四千年歷史的人類。漫長的歲月中
,約翰隨著人類一起進化與發展,也隨之受傷。其他人是人類行為的表現,
威爾拿著槍威脅約翰,如同科技沒有善惡,只有人心的如何運用;最後珊蒂
與約翰同行,只有愛才能讓人類的未來不再悲傷與孤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流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